发布时间:2024-11-07
秋日,走进宣城市宣州区福康通碧桂园养老服务中心,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大厅,84岁的葛国喜老人吃过午餐,和同伴们围坐在一起看电视、拉家常。“从没想过,老年生活这么幸福!这里环境、服务、设施等都很好,还能交到不少新朋友。”葛国喜竖起了大拇指。 养老事业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养老服务涉及千家万户,关乎民生福祉。近年来,全省各地全面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为老人提供精细化多样化服务,营造温馨、舒适的养老环境,让“老有所养”落到实处、成为常态。 项目怎么建—— 强化系统设计,整合要素资源,构建多级服务体系 宣州区福康通碧桂园养老服务中心约有1500平方米,集助餐、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服务于一体,设有老年食堂、理发室、书画室等区域。 福康通碧桂园养老服务优化是宣城市宣州区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一次生动实践。近年来,宣州区先后在北部片区水阳、西部片区寒亭、南部片区黄渡和东北片区洪林等公办敬老院实施适老化改造或设置失能老人特护区改造项目,在宣城市率先探索开展以“居家+社区+机构”为主要内容的“嵌入式”养老新模式。 近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提出要让改革赋能基本养老服务更加可及。目前,全省已建成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93家,规划到2026年建成不少于400家,辐射所有城市街道和部分有需求的社区,让更多老年人实现“家门口养老”。 近年来,各地强化系统设计,整合要素资源,统一服务水平,健全养老服务系统,加快构建以县级统筹指导为主,以镇为枢纽,贯通联动村(社区)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的痛点、难点在农村,推进养老体制机制改革,重点、难点也在农村。为让老年人实现“家门口养老”,芜湖市南陵县这些年来把有限的财政资金向养老事业倾斜,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探索符合南陵实际、适应农村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服务新模式。 “我们不断完善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成无偿与有偿服务相补充,线上与线下相融合,兜底与普惠相结合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南陵县委书记李新宇说,推动农村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基本实现农村老年人“生活有照料、生病有看护、纠纷有调解、精神有慰藉”,让农村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奶奶,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哦……”10月11日,在南陵县许镇镇华江敬老院,护理员张爱英陪着82岁的老人强木兰在走廊里散步。 老人刚来敬老院时,因中风无法起身,细心的张爱英发现她并不是完全丧失行动能力,于是张爱英制定照护计划,把照顾老人活动安排在每天的生活日程里。经过十来天的护理和陪伴,老人可以起身走路了。 针对农村养老院服务质量不高、经费不足、机制僵化等难题,南陵县整合全县农村公办养老机构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在每个镇保留一所公办养老机构,集中供养特困老人,通过政府投入、引进社会资本等方式筹集资金,对农村公办养老机构进行改造提升。 经过考察调研、公开招标等程序,南陵引入援通、嘉仁等5家专业养老机构,对全县农村敬老院进行了委托运营,不仅优先保障了失能、半失能、失智等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需求,还面向社会失能人员和老年人开放,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覆盖面。 淮南市八公山区60周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25.18%。该区以开展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区为抓手,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整合要素资源,扩大有效服务供给。目前,全区建成养老机构10家、城乡社区食堂助餐点40个。新庄孜街道团结社区、毕家岗分别为南部、北部护理中心,以此辐射全区21个社区,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日常探访、生活照料、助餐助洁、辅助出行、紧急救援等上门服务。 钱从哪里来—— 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充分释放“混合”效应 县域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颇具特色的县域养老服务体系。望江县“十三五”以来成功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4000万元、省级转移支付资金6000万元、本级配套资金80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2600万元,统筹用于政府购买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空巢老年人探视巡访、社区老年食堂建设、购买困难老年人护理保险、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及运营、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等,目前建成养老服务机构15所。淮北市烈山区探索嵌入式养老模式,让养老“不离家、不离亲、不离圈”,目前已建成区级服务指导中心1个,镇级服务指导中心4个,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36个,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覆盖率达100%。 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达到七八成,才能收支平衡。“收费高了,社会老人承担不起。收费过低,如果再加上高空置率,机构运营成本难以回收。”南陵县民政局副局长邾东说。 如何避免养老院高标准“公建”后被“民营”成高收费的养老公寓,又怎么让“民营”接手“公建”后还能“活”下去?这考验着政府的智慧。在南陵县,民营企业介入养老服务需要投入真金白银,一般为硬件设施的三成。 “企业加大投入、倾注心血后,会更有动力把事情做好。”在南陵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何纪看来,政府部门的“大包大揽”有时反会导致企业“掉以轻心”,如今政府用财政投入撬动企业的市场行为,更能让养老服务企业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对企业来说,养老机构投入成本大,回报周期长,一旦运营起来,营收较为稳定。这是一些民营企业愿意接手乡镇养老院的原因。 南陵县三里镇峨岭养老院于今年9月刚运营,除了收住政府兜底的特困人员,已有2位社会老人入住。目前,养老院对外服务价格为每人每个月2000多元。 “养老需求强烈,我们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多。”峨岭养老院运营负责人夏加锁对未来充满信心,“有了各种补贴、扶持,我们更要实现自我造血功能,自己活起来。”有了政府“背书”,企业公信力增强了,更容易嫁接不同的社会资源,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 运营怎么管—— 低端有保障,中端有特色,高端有供给 籍山镇三连养老院陵阳分院是南陵县首家嵌入式养老机构,它以机构为“据点”,将触角延伸到社区和居家服务领域,并积极嫁接社会资源,拓展家政服务、适老化改造等市场。目前,该机构日常运营已经达到收支平衡。 经营三连养老院的,是南陵县一家名为陵阳的专业护理机构。 “场地由民政局负责提供,我们‘轻装上阵’。政府搭台,服务登台,我们努力把养老事业做好。”陵阳养老服务公司负责人陈亚娟说,“我们有任何想法都与政府部门先沟通,不盲目扩大规模。”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养老机构运营团队越来越年轻化,很多工作人员都是“90后”。 三连养老院工作人员何自翔告诉记者,在“90后”院长的带领下,除了基本的生活照料,他们大部分工作就是组织老人玩。 “更具活力、更高素质年轻人的加入,为养老行业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在陈亚娟看来,“朝阳”守护“夕阳”,有助于改变养老行业人才紧缺的现状。 现在社会,很多老人担心花钱不愿入住养老机构,或受观念影响不想住进养老院,“低端有保障、中端有特色、高端有供给”是破题之举。南陵县打造村(社区)“两室”养老、医养机构中医特色养老、居家式智慧养老等特色品牌,如整合基层医疗卫生室和村级养老服务站资源,进行“站室联建”建设,探索出农村“医养结合”模式,既能为农村老人提供活动场地,又能解决农村老人日常就医。望江县鼓励15所养老机构与卫生院签订医养合作协议,其中13所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2个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纳入定点长护险机构。 养老不仅要解决“有人干”,还要做到“能看病”。养老机构在招聘像张爱英那样有经验的“熟手”之外,还需要与医疗机构合作,在政府的支持下嫁接医疗资源。为让老年人“住得起”“养得好”,长护险是让医疗专业服务也就是“高端供给”延伸至老人身边的制度保证。 “长护险不仅满足老人的医护需求,还为老人和养老机构减轻负担。”有受访者说,长护险是通过社会共济的方式为失能老人和家庭提供经济支持,同时通过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将获得经济支持转化为对老人的照护服务。 安庆市作为首批长护险国家试点城市之一,于2021年将职工长护险待遇享受对象范围从重度失能人员扩展至中度失能人员,并根据失能程度不同,分类制定医疗机构护理、养老机构护理、居家护理、上门护理等待遇标准,较好解决了重、中度失能人员不同的长期护理需求问题。截至9月底,安庆市享受长护险待遇的人数为1780人。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