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12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2021年,“完善传统服务保障措施,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周全更贴心的服务”。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养老依然是代表委员关注的民生话题。
建立职责清晰、管理集中的老龄事务部门系统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提交了三份关于“养老”的建议,其中,建议新设立一个直属国务院的老龄人口事务部,协调和监管如中国老龄协会、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老龄管理机构的工作,从而建立职责清晰、管理集中统一的老龄事务部门系统。
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65岁以上人口上升至1.7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2.6%,仅在2019年这一年中,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就增加了900多万。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2035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阶段,根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3.8亿,占总人口比例近30%;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接近5亿,占总人口比例超三分之一。
方燕表示,从目前我国老龄人口管理职能来看,缺乏专门权威的老龄机构。她举例,卫健委除承担原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职责外,还需承担其他职责,无论是从人员配置还是时间精力上,均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民政部养老服务司承担老年人福利工作;人社部的养老保险司承担拟订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办法、补充养老保险政策等职责,各职能部门缺乏统一权威的领导机构来组织、协调老龄人口事务。
省、市、县区三级老龄工作机构设置也不尽统一,有的是独立设置,有的设在民政部门,有的归口民政部门管理但独立开展工作;从机构性质来看,有的是公务员管理、有的是参公管理、有的是事业单位;从工作实践来看,这种“小马拉大车”式的机构设置和干部配备,实难履行推进老龄人口管理的职能。另外,职能任务也不明确。
她建议,成立老龄人口事务部,专注老龄人口问题。由老龄人口事务部根据老龄工作的具体工作领域下设各处,将政府现在各职能机构所承担的老年人口管理与服务职能分离出来,进行统一管理,并理顺机构编制。当前基层老龄机构最大的问题就是编制混乱、地区差异大。在成立老龄人口事务部的前提下,各级设立相对独立机构,纳入公务员或参公管理。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和职业教育投入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陕西省委会副主委、陕西步长集团董事长赵超表示,随着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对管理、服务、护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但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相关高校的毕业生大多不愿到养老机构就业;现有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护理人员基本为农村留守妇女,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缺乏必要的护理知识和能力,难以保证服务质量的提升。
他建议,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教育体系建设。发布养老服务业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引导和鼓励职业院校增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健康管理、康复治疗技术、康复辅助器具应用与服务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点。通过实行单独招生、增加招生计划等,逐步扩大人才培养规模。通过国家奖助学金、社会捐助等资金支持,吸引学生就读养老服务相关专业。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养老服务类职业院校,规范并加快培养养老服务专门人才。
依托职业院校和养老机构重点建设一批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重点支持一批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改革试点。鼓励和引导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材、教学方式、师资队伍等重点环节进行改革,建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的专业点,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建设整体水平。
建议加快推动智慧养老进社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更多智能设备进社区,拓展和深化智慧养老服务。
李彦宏建议,加速实现与老年人相关的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设备智能化,通过智能音箱、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帮助老年人对健康医疗数据进行收集与跟踪,从而更好地管理健康;加快建设搭载在智能设备中的适老化综合管理信息服务平台,打通社区服务资源和卫生医疗资源,面向老年人提供家医服务、慢病管理、紧急呼叫等综合服务。
引导企业扩大适老化智能设备供给,全面普及以语音为核心,结合眼神、手势等多模交互的人工智能助手,将其搭载到老年人常用的设备中,让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都能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便捷。依托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在具备条件的城市选择老年人较多、陪护需求较高的社区进行智慧养老试点。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