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入会 中文/ EN
线上申请 线下申请
行业快讯

Notification announcement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要讯

媒体:许多年轻人对养老保险制度失去信心

发布时间:2015-01-12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0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当时有35%的人相信“现在每月交养老保险,到时候肯定有保障”。近日,同一机构进行的同题民调显示,仅18.8%的受访者相信现在缴纳养老金对以后养老有用,19.9%的受访者认为没有用,61.3%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贡森认为,一项制度的可持续性不仅取决于制度运行表现,也取决于公众对它的信心。有时,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要说当下最能吸引公众眼球的话题,养老制度改革一定是其中之一。

  近期,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等,就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的情况,接受了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专题询问,再次将公众的关注推向更高点。

  在公众的高度关注中,却隐藏着担心—近年来,关于养老金“空账”、“亏空”、“收不抵支”、“危险”甚至“崩溃”的报道不绝于耳,引发了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对养老金制度困惑起来。

  我们的养老金还安全吗?养老制度能否兜得住底?近日,我们搜集相关资料,采访权威专家,尝试解答青年关于养老制度的疑问。

  空账不能简单等同于养老金亏空

  在公众对养老金问题的担心中,首当其冲的便是空账问题。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基础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数额为2.2万亿元。2012年为2.6万亿元。2013年,这一数字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达3.1万亿元。

  个别媒体在报道时,以“2013年我国养老金空账超3万亿”为标题,导致许多读者在看到这些上万亿的天文数字时,心中不免对养老金运行现状产生疑问。

  但事实上,许多人在谈论空账问题时,并没有搞清楚这个空账到底是什么意思。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在进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摆在面前的有两条道路:一种是“现收现付”模式,即政府用在职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来支付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另一种是“积累储蓄”模式,即将在职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储蓄起来,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