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1-12
近日来,有关养老金的话题成为极为热门的话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表示,现在的“五险一金”已占工资总额的40%至50%,多地2015年社保缴费标准继续上涨,加重企业和个人负担,但专家们则认为因为存在巨额转型成本,缴费率无法下降;即使有如此高的缴费率,有关报告也显示,2023年城镇企业职工含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将出现收不抵支情况,2029年累计结余将耗尽,2050年累计缺口将达到802万亿元,占当年GDP的91%。
中国企业和个人承担着高昂的社保费率,但结果却仍然这么悲摧:不但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很低,替代率仅40%多一点,低于国际警戒线,而且还有领不到养老金的风险。这是怎么回事?问题出在哪里?解决的出路又在哪里?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社保基金管理成本较高等因素外,其根本原因,是社保基金目前背负着不断积累的难以靠自身消化的巨额转型成本。从20世纪中期新政权建立时从苏联引进有关养老制度的60多年的时间内,养老制度多次变革,每一次的变革都产生了巨大的转型成本,而每一次变革时都把转型成本推给未来,这使得养老金的未来不堪重负。
1951年,《劳动保险条例》颁布实施,其要义是企业根据工资总额提取劳动保险基金,退休职工则是根据工龄,从劳动保险基金中获得养老金。此制度实行不到20年,为了集中更多的资金用于经济建设,1969年2月便停止了国营企业劳动保险金,还将当时全国总工会积存的近4亿元社会保险总基金缴解国库,转为财政资金。此后,职工退休金完全成为企业自身的责任。这是新政权职工养老政策的一次变革,此次变革使得后来在市场竞争中失利的企业,根本无力支付单位职工的退休金。
于是就有第二次变革。20世纪末,我国进行职工养老保险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快筹集资金,给那些无法依靠企业的已经退休或正要退休的职工发放退休金。养老保险制度将职工分为“老人”“中人”和“新人”,三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养老金政策;养老金账户实行统账结合,即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统筹账户实行现收现付,将“新人”缴纳的钱立即支付给已经退休的“老人”,通过这种办法解决众多嗷嗷待哺的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的职工退休金;而个人账户则实行积累制,退休时由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