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2-08
当人口红利持续衰减,“未富先老”正考验着中国。在20多年前,浙江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为实现“老有善养”,浙江省提出“离家不离社,离社不离村”的养老服务方式,积极推进“九七三二”的养老服务格局,即:97%的老年人接受居家养老服务,不少于3%的老年人到机构接受服务;2%的老年人由政府购买服务。
截至2012年,浙江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现今已达到82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7.28%;80以上老年人口约为126万,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5.3%。这种居家、社区、机构相结合;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等一系列养老服务的“浙江模式”体现了民意,赢得了口碑。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老有善养”
考虑到居家养老是老年人最能接受的养老服务方式,浙江省在2010年底出台了一项政策:“把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作为与幼儿园、中小学等社区配套设施同等重要的内容,按照每百户2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标准,纳入住宅小区配套公建项目。”
据统计,浙江省在城市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3700多家,在农村星光老年之家达到1.76多万个。
这种“离家不离社,离社不离村”的养老服务越来越多的受到社区老人的欢迎。
杭州西湖区嘉绿苑社区的陆秀珠是位独居老人,78岁的她从杭州茅家埠拆迁至此。单元楼内的生活,让这位老人觉得无所适从。特别是她的生活起居出现困难,苦于无人照料,好在,社区让她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嘉绿苑社区的工作人员丁嫣告诉记者,“社区日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提供了白天休憩、娱乐的场所。”同时为老年人提供娱乐、护理、书籍阅读、医疗护理、心理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
空闲时,陆秀珠会到社区的居家养老中心,和其他老人们一起聊聊天,看看电视。
不仅仅如此,陆秀珠还被列为社区居家养老护理员的服务对象。每隔一天,护理员就会到陆秀珠家陪她聊天,还帮助老人买菜、做饭。
“我一个人生活最怕孤单,现在有她们经常陪我聊天,我不再感到孤独了。我有心脏病,她们常给我打电话,问我需不需要看病。”陆秀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