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1-21
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提高集中供养能力和服务水平,是改善当前农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发展农村敬老院,扩大集中供养范围,也充分体现着党和政府对社会最弱势群体的关怀。但是调查中却发现:不少农村敬老院却鲜有人居住。
福建省顺昌县现有农村敬老院12所,其中近年为解决床位紧张问题,新(扩)建了7所敬老院,每个院有床位40张,原有的5所敬老院有床位15至30张不等。全县农村敬老院共有床位365张,服务人员21人。全县现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501户,521人,其中集中供养68人,集中供养率仅为13%,平均每所敬老院供养人员还不到6人,距实现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相差悬殊。
设施落后、管理不善导致老人不愿去敬老院
一是基础设施滞后。部分乡镇虽有敬老院,但由于财力支持不够,资金困难,敬老院的房屋年久失修,出现漏雨、室内潮湿、昏暗无法居住现象,室内日用设施和一些生活必需品陈旧、破损,使老人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如某乡一位供养对象陈大爷讲道:“我是很想去敬老院生活,可那里的宿舍条件还没有我家好,太暗,太潮湿了,住在那里会得关节炎,我只好又搬回家住。”
二是供养标准偏低。目前,五保对象的供养标准只有福建省通过的低保渠道给予的260元/月。虽较以前有一定的增加,但因物价上涨较快,标准仍然比较低,远低于《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的“不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由于标准太低,敬老院普遍反映,这么低的标准很难给这些五保对象开办伙食。这样,很多敬老院就将补贴发给五保对象,让他们自己解决,自己生活。因此,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人员就越来越少。
三是管理不善。由于目前农村敬老院没有专职工作人员编制。现任敬老院院长及管理人员,大多是本乡镇的村民或是村干部兼职,管理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学习,缺乏敬老院管理的专业知识。管理人员工资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工资偏低,没有工作积极性,责任心不强,所以,对供养人员的服务不热情,照顾不周到。在伙食上,由于标准不高,又没发展院办经济,加上伙食调剂不好,老人吃不惯,吃不好,难以留住老人。
四是文化生活贫乏。目前,大部分敬老院没有配备电视,没有订报刊,基本上没有组织老人开展学习、教育、文体活动等。老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很贫乏,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