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22
老有所养是事关百姓福祉、社会稳定的民生大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当前,我国老龄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养老事业城乡发展不平衡,加快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完善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任务紧迫、势在必行。我们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健全现代化养老机制,创新社会化养老服务机制,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创新社会化养老服务机制,发展不同层次、不同模式的养老机构。构建多层次老龄产业发展模式,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扶持、全社会共同参与原则,兼顾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公益性与营利性、老年群体与其他群体的利益。完善老龄产业发展政策。扶植和培育老龄产业,制定老年产品税收减免、金融扶持、技改贴息、土地优惠等政策,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老龄产业,建立老年人失能等级划分标准,按等级制定相应产品、服务优惠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各类生产、服务性企业升级改造、兼并重组,培育一批老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老龄知名品牌。将居家养老和社区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社区的人财物资源,为居家老人提供以家政服务、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网络。鼓励以房养老、机构养老、老人互助养老等不同养老方式的发展。培育和发展养老服务业,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等服务。进一步改革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老年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完善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大力发展社区卫生保健事业,尽可能让老年人就近享受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增加护理服务供给,实现医养结合。
营造有利于养老机构发展的政策环境,建立养老服务监管机制。建立老龄产业市场准入制度、老年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严格规范市场管理与运作,加强产品检查与认证,构建老龄产品和服务诚信体系,严厉惩治危害老年人权益和利益的行为;以老年人市场购销行情、消费意愿和购买倾向调整生产、服务,适时适度引导老年人更新消费观念,培育和拓展消费市场,推动供需平衡。要完善针对整个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的“监督清单”,实行标准监督。对监督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和细化,明确监督主体、监督范围、监督形式、监督内容等问题。各相关部门按照划分的监督主体,确认监督范围和监督内容,着重对分级分类、安全卫生、风险防范、应急管理等重点环节进行查缺补漏,优化完善。同时,还要对检查操作标准,如检查的实施、询问、材料收集、核对等事项,建立目录化的操作标准,实现监督检查的制度化、常态化。
健全现代化养老机制,建立基础养老金费改税制度。目前,我国养老保障的基本框架是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由于我国的养老保险采用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有部分个人账户没有缴费,改革后隐形债务显性化;有部分地区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而且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部分管理不够规范。因此,需要改革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将“统账结合”运作模式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独立运行模式转变,规范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基金的管理,将个人养老福利待遇和缴费挂钩。逐步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首先争取实现省级统筹,再逐步向全国统筹过渡,增强制度的便携性和互济性。借鉴国际上通行做法,结合我国目前养老保障、养老金的现状,建议开征社会保障税,并在此税目下设养老税,对纳入社会统筹基金的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改征为社会保障税(养老税)。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运用于养老产业。加大老龄产品研发力度,利用科研院所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技术储备,开发适合老年人生活与情感、行动与保护、治疗与康复、引导与照料等多样性产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人特需的康复辅具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智能养老平台,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发面向居家老人、社区、机构的物联网系统平台。通过发展教育和职业培训,鼓励科技创新,提高劳动力素质,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满足老人和其他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大力发展国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公共教育事业,增加教育资源供给,提高人口素质,建立终身学习教育机制,克服人口老龄化的不利影响。根据中国国情,大量富余劳动力集中在农村,且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因此,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与农业劳动力职业培训是一项重要工作。
重视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形成全社会尊老、敬老的风尚。尊老敬老对社会养老有着极高的伦理支撑意义。在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的风气,营造尊老、敬老、养老的舆论氛围,大力表彰孝敬父母、赡养父母的典型,严厉谴责和惩处遗弃老人、虐待老人的反面典型,惩罚与褒扬形成鲜明对比,正向引导社会形成新时代“爱老、敬老”新风尚。注重开发老年人力资本,推动积极老龄化。要以积极老龄化思想为指导,鼓励老人继续工作,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发挥余热。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重视老年人社会价值,鼓励老年人利用智慧和经验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财富和多作贡献;积极营造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老年人自我能力再开发,延缓劳动力老化,同时让其老有所为;积极推进老年教育,实现终身学习,将老年人劳动创造的财富显性化,创造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条件,激活潜在社会发展动力。
(来源:《中国社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