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23
丹麦是一个社会福利体系良好的国家,其养老服务走在世界前列。在丹麦,有三种养老方式:家庭养老、在养老公寓养老和在养老院养老。能自主行动的老人就在家中养老;精神或身体上有缺陷的老人需要专业的辅助设备, 就会进入老年公寓;身体或精神上有永久性缺陷的老人以及需要全面的帮助、护理、照顾或治疗的老人, 便会进入养老院。进入养老院生活的老人,一般都属于智力或生理上失能严重的老人,但工作人员并不会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因为丹麦的养老是由政府“兜底”,每个公民都可以安度晚年,大家都致力于将养老院打造成“温馨的家”。丹麦养老服务的突出成就不仅缘于整个社会福利体系完善,更因为每一处细节都体现出尊重、人性化的社工理念。
丹麦的许多老人都希望居住在自己家里养老,政府在为这些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和个人护理服务时, 会根据老人的期望与需求来决定给予何种援助。若老人要搬进养老院, 则像搬进新家一样,会带上自己的家具、物品和具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养老公寓和养老院会根据老人的身体需求进行设计,比如有容纳轮椅进出的宽门道;窗台的角度和高度要能让老人可以自行靠近;通过名字牌、照片等装饰来让房间充满独特性,等等。更值得一提的是,丹麦对失智老人的管理是非常人性化的。丹麦的养老院是不能锁门的, 为了保护随时都有可能走丢的失智老人,养老院会利用对比度、灯光和颜色来营造“无形的门”,这样, 有视觉障碍的老人或失智老人可能会把地面上的明暗对比看成是一个洞,从而可以阻止他们前进。为了防止失智老人离开房间,养老院还会将门装饰得风景如画,或者通过隐藏出口,如用书架来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角落,来转移老人要外出的注意力。如果有失智老人以前经常乘坐公交车,养老院还会在公共区域建造一个模拟公交车站,这样老人可以在此处安全地等待。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细节,都显示出丹麦养老服务的人性化。
西方社会崇尚独立、自由,强调个体性,亲情的血脉纽带不如中国浓厚。因此,丹麦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一方面逐步去强化亲情的纽带;另一方面,积极拓展社交资源, 为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目前,志愿者是丹麦许多养老院每日生活的一部分,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可以通过组织社会活动,减轻老人们的压力。一是开展日常的活动,如参与每天膳食的准备,让儿童和老人一起互动,举办台球、游戏、绘画、弹奏乐器等各种休闲活动。二是积极联络老人的家属, 定期举办家属联络日,让老人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怀与温暖。三是保持传统活动。如每年都会举行度假活动,让老人身心得到放松。在圣诞节及其他节日期间,也会举办相应的活动。四是临终关怀。丹麦的许多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都是在养老院中度过的。工作人员对临终老人的护理始终坚持四点—— 专业知识和品质、尊严和尊重、有家的安全感、安宁疗护和精神关怀, 让老人能够安详、有尊严地走过生命的最后一刻。
为了促进老人参与社交活动、实现自我价值,丹麦政府还致力于开发和使用高科技辅助设备。比如, 在养老院中通过安装位置检测器和电子门锁来提高安全性。老人们携带的无线信号发送器在经过安装了位置检测器的地方时,会向工作人员发出警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定位系统来对老人进行定位。针对晚期失智老人和智障老人,设计了社交机器人——Paro 海豹和Justo 猫, 来促进他们的康复。对于自主能力受限的老人,使用可旋转床、可移动马桶、可移动台盆等辅助设备。对于完全无能力的老人,在居住室安装滑轨系统,可以直接帮助老人翻身、起床、进厕所。高科技的辅助一方面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使得老人们能够参与社交活动,也有了照顾自己的能力,消除了“无力感”, 自我价值感得到提升,对他们的身心康复都十分有好处。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