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入会 中文/ EN
线上申请 线下申请
行业快讯

Notification announcement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资讯

填补5100亿养老市场缺口:以色列技术养中国老人

发布时间:2016-06-28

技术和资金双驱动,政策和市场需求又同时加码,国内养老产业正迅速扩容。以医养老、居家养老、养老社区等形式众多,各类市场主体跑步进场,关于养老模式和制度、产品形式和服务标准等问题的探讨更是热火朝天。然而,这就是养老产业的全部吗?

技术创新,要紧贴老龄群体的实际需求,更要坚守敬老和重老的产业核心。如何平衡和统一,是国内养老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更是一次难得机遇。

“大手套”关爱老龄群体

中国社会老龄化的严峻,就处于需求端的老人而言,产业模式、发展趋势等都可视为外在因素,解决的是老人住、行、起居等外在需求。然而,最为关键的老人身体内在感受和变化,却难以很好地覆盖和应对。远程医疗项目近年来虽在国内迅猛发展,但就老年人群体而言,复杂的操作流程让他们对互联网的新技术、新手段望而却步。

养老产业的模式完善和技术创新,必须要紧贴实际需求。而在以色列,当地的养老机构选择了另一种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以色列,民营家庭医疗和养老企业纳塔力(Natali)服务着超过1万家机构、20万家庭、100多万用户,提供紧急救援、医疗急救服务、远程医疗服务、智能居家看护系统和定制化居家养老综合解决方案。“当用户自我感觉心脏有异常时,不需要到医院去,套上一只‘大手套’就可以了。”对于上述案例,纳塔力首席执行官卜江勇向《第一财经日报》如此回应。

卜江勇所说的“大手套”,实际上是纳塔力的一款具备12导联诊断能力的可穿戴设备。当用户戴上后,“大手套”会在一分钟内测出专业的医学心电图,并将数据及监测结果直接传输到云端数据库。而设备的另一端,是纳塔力全天候的呼叫中心。这里负责全天候的数据监测、患者疾病管理;对于数据出现的异常情况,呼叫中心会第一时间推给心血管专科医生,由医生判断患者是不是心脏病发作、需不需要及时就医。下一步,后台工作人员还会根据病人需求,提供紧急救助服务,包括拨打120急救电话、通知紧急联系人等。

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在线问诊,有着明显的区别。卜江勇强调,纳塔力强调服务的全时段,这意味着即便是在医生下班时间,病人的心电图也可以通过云平台发送到医生的移动端设备上,确保医生第一时间了解病患的情况、做出判断。

更重要的是,在应急使用之外,这款可穿戴设备还可用作日常健康监测;其背后积累的用户个人数据库、医护团队对相关数据的专业判断,都将提供全面而准确的医护服务,更为用户提供及时的健康管理咨询。“相当于配备了一个24小时的私人医生。”卜江勇称。

养老管家的中国市场

但以色列养老经验,或许很难完全复制到国内。

在以色列,针对心脑疾病的监测,纳塔力还有一套闻名的智能看护系统:在运行中,系统将通过数据的记录、积累和比对,形成用户自身的数据库和健康管理方案。而当用户出现异常行为时,系统自动做出反应,根据数据分析得到结论进行轻、中、重三个程度的预警和及时干预。

今年3月,中国和以色列创新合作联合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耶路撒冷举行,中以两国签署了13项合作协议。其中,江苏常州市政府与纳塔力签订了远程心电医疗服务试点合作协议。这是在国家卫计委的牵头下,于中国落地的首个B2C远程医疗项目。目前,常州市政府依托武进人民医院,将纳塔力模式在当地患者家庭中试行。

然而,智能看护系统由纳塔力引入国内后,在适应和服务我国用户群体的过程中也迎来了不小的挑战。卜江勇透露,纳塔力目前也有很多亟待克服的落地难题。

比如,在可穿戴设备和智能看护预警并提醒后,如何有效地完成紧急救护。“纳塔力在以色列有自己的救护车,这些救护车还在部分医院有自己的绿色通道,但是在中国医疗体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系统可以安排呼叫救护车,但之后的环节是不可控的,可能还要面临排队等待救助等情况。”

此外,在线诊疗目前也未被允许,医师执照受严格的行业监管审查。这意味着,即便医护团队足够专业、数据监测足够精确,但远程医疗依然不能提供治疗级别的服务。然而,病人患者在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在医院接受挂号、诊断时并不以病情轻重为顺序;不管是较严重的病情,还是情况较轻的问诊,都需要排很久的队。供需虽然明确,但不能简单地直接打通。

纳塔力为此也做出了努力和尝试。卜江勇就介绍,纳塔力的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可以实现对病情的初步筛查,由医护团队初步判断是否为病情发作。其介绍,根据纳塔力的历史数据,通过远程医疗的有效服务后,84%的用户可以安心在家接受医生的指导,只有16%的情况下,才需要入院进行进一步的深度治疗。

而纳塔力还将在中国进一步完善这项服务。目前,市场多数家用远程监测设备普遍出现两个极端的问题,即太过简单而不能医用,或太专业且难以操作。卜江勇介绍称,未来纳塔力将在中国继续引进符合本国市场需求的设备,前提标准是必须精确、精准地符合医用标准,同时又要适用于纳塔力的系统和流程、打造更垂直的用户体验。

本土化模式落地推进

万亿市值,是市场对于养老产业未来空间的预期。这一目标背后的市场发展潜力,让各参与主体为之兴奋。尤其是在2013年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后,产业迎来资本蜂拥;投融资活动不断,创业热潮迭起。

但即便如此,市场的供需缺口仍然很大。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最新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6亿,并在2025年和2034年分别突破3亿和4亿,到2050年增至4.8亿。但按照海通证券此前的测算,截至2015年,居家养老、高端机构养老、中低端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的市场空间分别为2100亿元、600亿元、2000亿元、400亿元。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是需求旺盛但给付能力不足,老年人群整体消费能力较低,是制约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东兴证券行业分析师表示。如何适应中国的养老国情、如何构造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成为整个行业关注的焦点。

卜江勇曾表示,目前主要养老是政府买单的养老,我们政府很多的养老还是放在家政服务上。另一方面,国内的养老服务供应商现状是公司规模小、服务体验差、服务项目单一陈旧、技术创新能力低,远远无法满足越发突出的需求。

“通过多年运行和试错后我们发现,稳定且有效的一套运营流程和管理系统是纳塔力最核心的优势。”在总结以色列养老的成功经验时,卜江勇如此表示。

“医养结合将会是未来养老服务的关键,但传统医养模式信息是割裂而无序的。只有通过互联网的手段,通过统一的服务标准、统一的数据后台、统一的管理体系,才能把线下包括医疗资源、家政服务资源、精神文化方面在内的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卜江勇称。

此外,从在以色列市场二十多年的发展经验来看,纳塔力智能看护系统搜集数据并同步给其他家庭成员,不仅填补了养老模式中的一个痛点,更增强了家庭成员的凝聚力。这在讲究社群团体文化的中国,极为重要。

纳塔力入华后,对国内家庭和老龄社群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研究。与以色列不同的是,中国社会惯以家庭为连接单位,人们具有很强的社交需求。

而这种环境下的老龄社群,最主要的需求仍是医疗健康管理,但对日常生活中的寻求帮助、情感精神上的诉求、自我价值的提升也具有相当强烈的需求。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