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11
2019年底,河北省共有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18.3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20%,按照我国通用标准,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养老课题如何破题?如何加快发展现代养老服务业,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认为,应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加强民政、卫健委、人社等跨部门协调和推进,完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解锁守护“夕阳红”的幸福密码。
增活力:“政府+市场”解服务供需失衡难题
“到2035年,全省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281万人左右,比重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北省委专职副主委范社岭,对这一数字印象深刻,“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仅靠政府一只‘手’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淑芬一直关注养老事业发展问题。多年的调研与探索,也让她看到了养老事业发展之紧迫。
“河北省是老年人口大省,但公共设施配套相对滞后。”张淑芬代表说,目前高效、便捷的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供给存在较大缺口,老年人急需的上门看病、康复护理等服务严重短缺。
如何对症下药,解决服务供给与养老需求错位难题?
“发展社区养老、托幼、用餐、保洁等多样化服务,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更优惠政策,让社区生活更加便利”。
范社岭委员对此表示认同,“老年服务应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更多新业态。”他建议,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大力培育养老服务市场,引导服务供给与需求相适应,建成“社区服务—上门服务—托老所服务—志愿者服务”相互衔接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可喜的是,新探索已在河北省起步。
石家庄市推出的“嵌入式”社区养老模式,由社会资本投资,在老年人密集的社区内建设,具备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康复医疗、社工介入等功能。衡水市建立了以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为主体、专业医疗机构为辅助、社会办养老机构为补充的建档立卡贫困失能失养人员集中供养模式。
一系列举措缓解了“一床难求”,但体制性障碍的存在让张淑芬代表也有着自己的担忧。
“养老服务业的性质徘徊在事业和产业之间,非竞争性行业和竞争性行业区分不明确,缺乏政府介入还是市场介入的边界划分。”张淑芬代表说,公办养老机构获得政府的支持力度更大,可以把主要精力财力用于优质服务,而民办养老机构可享受的支持有限,在考虑服务的同时还要面临生存压力,真正进入这个产业的社会资本盈利困难、存活率低。
张淑芬代表建议,激活养老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机制,采取差别化政策,对社会资本投资兴办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在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定点医疗等政策上要予以倾斜,放开定价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使普惠型养老和高端型养老相衔接、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相协同。
补短板:发展健康持续的医养结合产业
“近年来,医养结合向医养融合的发展,确实给老人们带来了实惠。”在全国人大代表、邯郸市广平县南阳堡镇乡村医生刘贵芳看来,但要实现养老到医疗零距离,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刘贵芳代表所在的后南堡村,65岁以上的老人超过200位。2013年,她优化整合医疗、养老两种资源,在南阳堡镇卫生院隔壁筹建了刘贵芳爱心敬老院。敬老院除日常护理外,还有专业医疗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省90%以上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但空间上拉近了距离,只是医养结合的第一步。
采访中,一些代表委员提到,医、养分而治之的格局,依然是目前医养结合发展的短板。
“医养结合只是结合个模式,养老机构属于民政部门监管,而医疗机构属于卫健部门管理,还是两条腿,两个部门管理,给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证件办理、业务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和不便。”刘贵芳代表说。
部分养老机构不具备医保定点资质,那么,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该由谁买单,怎么买单?
“发展健康持续的医养结合产业,需要提振市场有效需求,其核心是老人和家属以及社会提供的支付能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这将让更多老人得到实惠。”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竞秀区大激店村党支部书记张东河说。
他建议,在现阶段国家未实行农民享受城镇职工同等退休和医疗待遇下,分段式提高农村老年人养老金标准,进一步提高农村老年人常见病及重大疾病保险支付比例。
然而,医养结合仍有短板要补。
据统计,目前,河北省重度失能老年人约有72万人,而全省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不足2万人。
“这几乎是‘断崖式’缺口。”全国人大代表、涿州市刁四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周松勃说,“虽然面对着庞大的市场需求,但养老护理员流动率高、劳动强度大,且存在工资收入低、社会地位低、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导致一些地方的医养结合难以达到预期。”
对此,周松勃代表建议,探索建立养老服务人员入职补贴政府支持制度,对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本科和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由用人企业与地方政府按比例给予一次性补贴。同时,明确养老服务人员晋级渠道和晋级激励,鼓励养老服务人员通过提高职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实现等级晋升。
建标准:逐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养老院优劣如何判定?回答这个问题,以往只能凭“口碑”。
2017年,针对养老机构准入审批难、融资贷款难等问题,河北省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同时要求全面清理、取消申办养老机构的不合理前置审批事项,优化审批程序。
“政府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和从事养老产业,对老百姓而言是一个好事。”但一些代表委员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市场上的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居家和社区养老的相关服务标准还存在滞后、重叠和模糊问题。
“审批登记便于更多机构进入并不意味着监管放松,而是从过去的入门管理变成全过程管理,即对每个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标准。”范社岭委员说,健全“国家+地方+行业”三级养老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建立“需求评估+供给评估+人才资质评估”认证体系,逐步探索行业标准的社会化形成机制、动态化调整机制,已迫在眉睫。
“推进服务标准化,我们举双手赞成,这也是养老机构规避风险的最好保障。”张东河代表说,以往居家上门类服务缺乏具体操作规范,医养机构不敢也不愿提供上门服务,有了规范,工作人员按章办事,就能为因服务项目引起的纠纷提供依据。
“标准有了,还需要有更健全的监管体系。”一些代表委员们建议,建立规范统一、互联互通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对医养等机构的服务开展实时跟踪、质量评估、信用管理。同时,完善相关监管标准,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此外,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提升识别违规风险的能力水平,做好养老服务领域相关信息监测和风险提示,加强养老设施和服务安全防范。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