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25
3月19日,记者从西宁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推进会上获悉,为巩固西宁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优秀试点成效,进一步完善西宁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为老服务能力,西宁市将在今年重点推出六个方面的养老服务大礼包。
礼包一:幸福食堂在城西区先行先试
针对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在多样化服务上下功夫,制定老年人助餐送餐配餐服务制度。市委、市政府围绕“幸福西宁建设”,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研究制定了《爱老幸福食堂建设实施方案》,2019年将在四区建设25个中央厨房、90个幸福食堂,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精准高效的“15分钟”助餐送餐配餐网络。并通过制定扶持鼓励措施、培育品牌化服务组织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老年人助餐送餐配餐服务。此项工作将在城西区先行先试,2019年下半年在其余三个区开展,2020年拓展到三县。
礼包二:“12349”西宁市养老呼叫服务中心建成运营
针对缺乏信息技术支撑的问题,在智能养老服务上下功夫,建设运营全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2019年将建成并运营“12349”西宁市养老呼叫服务中心,通过搭建全市互联、上下贯通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加强涉老信息的汇聚整合和发掘运用。同时整合各类为老服务公共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网上政策和信息咨询、服务申请、紧急救援等服务,实现社会资源和养老服务需求的精准对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新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精准化服务。
礼包三:打造各具特色的养老机构模式
针对医养结合机构缺少的问题,在夯实设施基础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双证双营。按照“1+7+N”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布局,投资6.35亿元全面建成城东、城西和城北区养老示范基地,建设城中区养老示范基地,全年新增床位2000张。各县区将积极引进省外专业服务组织承接,打造出庭院式、民族式、医养式等各具特色的养老机构模式。继续加大城市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建设,投资1050万元建设5个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鼓励养老服务设施内通过中医理疗、智能康复等手段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服务水平。
礼包四:农村敬老院引入“四位一体”养老服务模式
针对农村养老服务发展落后的现状,在创新服务模式上下功夫,全面推动互助养老服务。不断扩大农村老年之家覆盖面,探索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和农村老年之家的有机结合,各县区将通过引入专业社会组织的方式,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积极推进农村敬老院参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2019年80%的农村敬老院要依托院内的服务设施和专业技术人员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日托、康复等养老服务,打造“四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深入推进湟源县农牧区代养服务,通过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区域特点的养老服务模式,不断满足民族老年人需求。
礼包五:实施养老人才“3333”工程
针对居家养老服务人才少的现状,在加强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实施养老人才“3333”工程。建设城东、城西和城北3个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通过扶持培育培训等方式,培育发展养老服务组织。通过购买服务、税费减免等措施,培养和引进30个具有一定规模,有养老服务经验的品牌化为老服务组织。培训300名养老管理人才、社会组织负责人和专业养老护理员,加强培养人才队伍素质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软实力”。通过“时间银行”的方式,在全市发展3000名养老服务志愿者,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为老服务。
礼包六:建立全市养老服务红黑名单制度
针对居家养老服务难评价的现状,在养老服务监管上下功夫,建立服务质量评估体系。积极探索养老服务组织标准化运行,市民政局将委托第三方建立西宁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企业(机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成效进行规范。健全量化考核体系,执行养老服务退出机制,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全过程电子管理,不断提高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建立全市养老服务红黑名单制度,定期向全社会公布,以此推动行业自律,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
(来源:西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