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09
福建省厦门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在哪养老、如何养老,成为当下的民生大事。据悉,厦门市不断加大养老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创新“互联网+”“公建民营”“医养融合”“多联共建”这四大模式,力推养老服务深化改革,以满足多样化、精细化、专业化养老需求,让老年人老有所安。
厦门市户籍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达33.7万人。市民政局有关人士说,目前,厦门市已形成三种基本的养老形式: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机构养老的价格相对较高,而且大多数老人受传统观念影响,喜欢在家、在家门口养老,所以目前居家养老仍是厦门市老年人的主要养老形式。”
模式一
“互联网+”运用大数据优势开展为老服务
针对这一现状,厦门市将“互联网+”模式创新运用于养老服务事业,在全省率先建设市养老信息化平台,开通全国统一的养老公益热线12349。这个养老信息平台,将采集、录入全市老年人的信息,建立健康档案,分析老年人养老需求,运用大数据优势开展为老服务。去年,投入340万元运营该平台,为老年人提高24小时家政生活、健康医疗等服务;投资3300万元推行助老员上门服务,196个社区实现助老员服务进驻,解决为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老来俏养老服务公司、国泰亚医养老公司等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补充力量,也建起信息化平台,助力“互联网+养老”模式的发展。、
模式二 “医养融合”在家养老将可享医生上门服务
厦门市创新“医养融合”模式,稳步推进养老事业的医养护结合。在家、在社区养老的,可以享受医生的上门服务,厦门市推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居家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在养老机构的,可以享受医保刷卡服务,可支付老人入住床位费和就诊费。目前,厦门市有25家养老服务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占养老服务机构65.7%。
模式三 “多联共建”推动制定养老服务行业标准
随着老人的需求多元化和对高质量晚年生活的美好期待,厦门市创新“多联共建”模式,建立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制度,推动制定养老服务行业标准;实行定向养老专业学生培训补助、引进养老专业人才奖励补助政策,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力推养老服务精细化、专业化、多样化。
模式四 “公建民营”鼓励社会机构出资出力出人
厦门市创新机制,支持和鼓励社会机构出资出力出人参与养老事业,同时,率先全国实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运营模式,委托民间资本管理运营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机构。目前,岛外四区4家社会福利中心实行“公建民营”运行模式,力推养老服务社会化。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