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7-26
连续五年,来自重庆的74岁老人杨惠民和老伴在夏天都会做同样一件事——到贵州六盘水避暑。
“从2012年到2017年,真的感觉六盘水一年比一年好,夏天能住在这里,是一种享受。”说起六盘水,杨惠民开心地告诉记者,从第一年来就喜欢上了这儿,在她心里,早已将六盘水当成第二故乡,而每年的6到9月,她和老伴都必须回“家”住。
杨惠民所说的“家”,是六盘水市社会福利中心。走进这里,会让人感觉到时间瞬间“慢”下来,三两老人或在大院里散步,或在靠椅上聊天,又或在健身器材上锻炼,一切都显得那么安然惬意。
相比六盘水市福利中心老人的慢生活,该中心副主任李婧可谓是忙得不可开交。
“这两年一般从3月份开始,我们每天会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床位预订电话,目前已经有1334人次。这些电话大多来自四川、重庆、武汉等‘火炉’城市,但是床位早就订满,我们只好一一谢绝。”李婧说。
无独有偶,水城县榆朵养老院也面临夏天“一铺难求”的问题。“我院现有床位105张,去年夏季到六盘水市避暑的很多老人在离开时,就交了今年的定金,甚至有些把床铺都留在了这里,所以床位早就满了。”该院负责人喻荣丽告诉记者,尽管如此,养老院每天还是会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预订电话。
六盘水为何在夏天“一铺难求”?李婧和喻荣丽看来,主要还 “凉”字起了作用。凉爽的天气和清新的空气,加之这些年六盘水在旅游上的“新突破”:妥乐古银杏、大河堡花海、九霄云外野玉海、牂牁江景区……每一个地方都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这使得有更多来自“火炉城市”的老人愿意到这里常住。”
统计显示,中国正经历全球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进程。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亿,由此将催生出一个千万亿元的巨大市场。
面对潜力巨大的养老市场,六盘水依托自身气候资源,大力推进以公办为主、民营为辅、公建民营为基础的养老产业经营模式,把候鸟式养老、护理式养老、休假式养老、旅游式养老不断融入新型养老体制中,全面建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为夯实养老服务发展基础,六盘水市在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的同时,大力引进民间资本参建综合养老项目。2017年,六盘水市已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的养老项目8个。通过招商引资、PPP等方式,投资2.38亿元的钟山区月照养老中心和投资1.5亿元的六枝特区俊康养老中心等项目已开工建设。
截至目前,六盘水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03家、社区居家养老50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88家、农村幸福院278家,各类养老床位13601张,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为核心,民办养老机构为辐射,幸福院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辅助,农村敬老院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格局,六盘水市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已驶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