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2-17
作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杭州为了市民宜居、宜业动足了脑筋。2月15日,记者在杭州市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杭州将在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国际化社区建设上实现“三个突破”,让杭州人生活得更舒服、更幸福。
打造10个国际化社区示范点
选派优秀社工赴境外学习培训
杭州一天天在变美,社区是城市最基本的生活单元,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杭州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小林说,建设具有国际化品质的社区格局,已经成为杭州推进社区建设的全新课题。
去年,杭州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全面提升杭州市社区建设国际化水平的实施意见》和国际化社区评价、服务两个配套指标体系,在上城区春江社区、江干区钱塘社区、西湖区文鼎苑社区等社区开展了国际化社区建设试点,并发文命名了首批7个市级国际化示范社区。
今年,杭州还将把这项工作延续下去,计划打造10个国际化社区示范点。同样升级换代的还有农村社区。今年,杭州将统筹城乡社区发展,建设100个“田园社区”示范村。
作为社区建设的中坚力量,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成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杭州将选派部分优秀社工赴境外学习培训,开发社工走访App,提高社区智慧治理水平。
实行公办养老机构网上申请公开轮候
家庭责任医生签约老年人达50万以上
目前,杭州共有老人150.9万。如何让百万老人安享晚年,成为一道需要社会共同努力的难题。杭州是浙江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今年将着力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分层分类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鼓励照料中心社会化运营。
徐小林提出,到2017年底,全市50%以上街道(乡镇)建有综合性照料服务中心,实行社会化运营的照料中心达到300家以上。老人的吃饭问题也要解决。年内,将实现老年人就餐服务有效全覆盖。
今后老人要入住市和区(县、市)两级公办养老机构,得通过网上申请和公开轮候。年底前,杭州将出台实施《公办养老机构公开轮候和准入评估办法》,将这一举措全面铺开。同时,进一步推动公办养老机构定价机制改革。
医养结合是今年养老服务的重头戏。杭州出台了针对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方案,并在桐庐县开展试点。到年底前,全市提供康复服务的居家养老照料中心达到200家以上,家庭责任医生签约老年人数达到50万以上。
无论是机构养老还是居家养老,养老护理员的服务质量,密切影响着老人的生活感受。今年,杭州将继续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支持在杭高校开设养老护理相关专业,到年底前,养老护理员持证率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