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23
昨天,市人大公布了北京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最新调查结果:文娱体育活动、紧急通话设施或紧急救援服务分别以73.6%和79.6%的需求率,列社区大众养老服务和社区特殊养老服务需求首位。这是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中调查发现的。
市人大代表、市老龄产业协会秘书长臧美华介绍说,在60至70周岁的低龄老人阶段,居家养老需求多集中在社区大众养老服务层面,文娱体育活动、老年餐桌服务的需求率都在七成以上。而随着步入高龄阶段,老人的自理能力逐渐退化,紧急救援、心理干预等特殊养老服务需求逐渐凸显。
多位在医疗卫生系统工作的人大代表用实例印证了这一说法,高龄老人平均每月去一次医院,就需要至少一名家属请半天假陪伴;如果一旦生病住院,更是经常要几名家属轮流全天候陪伴,这往往是居家养老的老人最怕麻烦子女的地方。尤其是时间长了,老人会从身心两方面产生不良反应,调查结果也显示,老人这方面的需求恰恰是满足率最低的。
调查显示,《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虽然才施行半年,已经在老人中颇具“知名度”。近五成的老年人家庭听说过这部法规,23.2%的老年人家庭对条例具体内容有不同程度的了解,特别是城六区老人对条例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远郊区老人。
检查发现,本市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存在服务场所不足与闲置并存的问题。例如,虽然条例规定,市、区两级政府要“在城乡社区配置托老所和老年活动场站”,“居住区应当符合国家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但在寸土寸金的城六区,1600个老旧小区养老服务场所严重不足,适老性无障碍设施改造尚未开展。
与此同时,现有的社区资源利用不够,一些闲置的国有资产、特别是房产用于出租经营牟利,因为没有具体的政策措施未能收回和利用。相当部分已建成的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运营不善,服务功能与老人实际需求不符,提供的居家养老项目有限,床位闲置现象突出。就连核心区的专业全天候养老机构,床位也出现了相当数量的空置。
调查还发现,本市居家养老服务商的组织化、品牌化程度较低,缺乏像上海亲和源这样的养老名牌。条例提出的老年餐桌、医疗卫生、家庭护理、紧急救援、日间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文体活动等八类倡导发展的居家养老服务,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