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嵌入式服务共涉及9大类 对于存量设施改造最高可获5000万元补助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日前发布关于对《北京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试点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管理办法》中提到,北京试点将养老托育等9大服务嵌入社区服务。
社区原则上应配置养老托育功能
《管理办法》明确,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主要是通过在社区(小区)公共空间嵌入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提供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一种或多种服务。
在功能设置上,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可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类、普惠非基本公共服务类、便民商业类等多种服务,服务功能原则上不应少于3项,其中养老服务、婴幼儿托育、儿童托管、社区助餐服务不少于2项,原则上应配置养老服务或婴幼儿托育服务功能。
基本公共服务类指纳入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由政府保障的公共服务,包括养老助老、扶残助残、儿童关爱、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公共体育服务等。普惠非基本公共服务类指面向社区居民提供的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方便可及的非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养老服务、婴幼儿托育、社区助餐等。便民商业类指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品质化的商业服务,包括零售商业、儿童托管、家政便民、便民理发、餐饮等。
可采用“插花式”分散建设服务设施
在建设模式上,《管理办法》明确项目选址宜布局在交通便利、环境安全地段,项目设计方案应加强专业支撑,并充分调动居民参与。优先建设(改造)功能集成的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暂不具备条件的可“插花”式分散建设功能相对单一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
在资源统筹上,各区应梳理辖区闲置、低效用房,加强资源的统筹调配,提升社区服务供给。鼓励市区相关企业产权人(废弃锅炉房、疏解后闲置的医院学校等)充分利用现有房屋场地,将符合条件的优先转型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此外,各区可结合实际,在保持所有权不变条件下,按规定履行相关国有资产管理程序后,提供国有房产给社区(小区)发展嵌入式服务。
《管理办法》设置了9种功能场景,包括养老服务、托育服务、儿童托管、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和儿童游憩。并明确了这9种功能场景的具体内涵。比如,养老服务宜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短期托养、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康复护理、辅具租赁、助洁助浴等服务。有条件的社区,宜就近提供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或与体育健身场地、公共绿地临近布置。托育服务宜为社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种形式的照护服务,为家庭提供婴幼儿健康营养、科学照护指导服务等。儿童托管服务宜为3~6岁学龄前儿童和6~18岁学生提供课后和节假日托管服务。布局设置儿童阅览、游戏活动、课后自习、儿童心理治疗等服务。
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补助资金
《管理办法》明确了项目征集申报、联合审查、资金支持标准、审批和下达流程。市发展改革委每年定期组织全市试点项目征集和申报工作,履行相应市政府投资支持程序。支持新建、改扩建、存量设施改造类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试点项目建设,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对项目中基本公共服务类、普惠非基本公共服务类功能给予工程总投资30%、不超过5000万元的补助资金。
在运营模式上,《管理办法》坚持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通过市场化择优、委托经营等方式,向运营主体提供免费或低成本设施场地空间。运营主体以保本微利为原则进行运营。积极构建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样化运营模式,实现社区服务可持续发展。
《管理办法》还提到要完善社区嵌入式服务的行业准入准营政策,简化相关许可审批办理环节,缩短办理时限,推广“一照多址”政策。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将按照各方反馈意见对《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完善,积极推动本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切实改善人民群众身边的公共服务,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