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11
今年6月11日,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报告预测,中国将在2022年左右,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到2050年,将有接近5亿老年人。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预示着巨大的养老服务潜在需求。
“尽管如此,在此背景下,养老PPP项目仍属少数,这与强大的市场需求形成一个截然对比。”财政部与亚洲开发银行PPP专家徐向东在第14期中国养老服务业专家沙龙上表示,由于一些边界不清、定义模糊等问题,导致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养老项目的合作上发生了争议。从一些养老PPP项目实施进展来看,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项目建设进度与理论值不符;对可行性缺口补助的认定不统一,从而使得项目公司亏损影响了对老人的服务等。在徐向东看来,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除了经验的缺失外,更主要的是双方对风险分担、利益可调节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理解偏差。因此他认为,在养老PPP项目的合作中,双方首先需要深刻剖析项目产出,针对产出制定标准,并设立标准化服务流程等。
“养老PPP项目之所以那么少,主要有三个原因:投资金额少、回报率低、市场风险大。”徐向东分析,站在PPP的角度,涉及市场需求风险承担的问题,究竟是完全将风险交给社会资本承担,还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力共担,这取决于如何为养老服务定性的问题。他认为,在养老服务行业政府要做哪些事,哪些事又可以交给社会资本做等问题边界不清晰,造成政府和社会资本风险分担不合理的后果。徐向东认为,如果所有风险全部由社会资本承担,养老行业发展不起来。
“我个人认为,一个项目能够实施的前提是边界条件要清晰,责权利要明确,才能使项目做下去。”徐向东说。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