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社会管理和社会生活对信息技术的依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更加广泛,影响人群显著扩大。在这一过程中,代际数字鸿沟,即老年人所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
老年群体面临数字鸿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数字鸿沟反映的是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不同主体在信息技术拥有和使用方面的差距。因为代际之间的不同群体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拥有不同的信息技术接纳使用能力和偏好,代际数字鸿沟由此成为一种常见现象。由于老年人对电子信息产品的拥有率相对较低、对新技术的接触和使用相对迟缓等原因,他们往往会面临数字鸿沟的问题。尽管缺乏较为权威的数据确切反映老年群体中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拥有率,但从一些实际调研中可以发现,一些农村老年人尚没有手机,还有很多老年人使用功能比较简单的老人机,难以涵盖当前日常生活中的必要应用场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数据,2018年末,中国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脑73.1台,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脑26.9台。如果进一步考虑到家庭中的电脑多为年轻人准备,老年群体的电脑拥有率则是一个相当低的水平。因此,电子产品的拥有率相对较低,是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迭代加快,即便是拥有电脑和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对新技术的接受也会比年轻一代更慢,一些老年人甚至可能基于使用习惯和对新技术安全性的不信任等原因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主动使用有些新的应用程序。老年人还有可能因为文化水平或是生理等原因在使用相关应用时存在障碍。总之,只有少数老年人能够跟上信息发展的步伐,无障碍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电子产品、获取各种服务,真正跨越数字鸿沟。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学者周向红将数字鸿沟中处于劣势一端的状态称为“数字贫困”。数字贫困与传统意义上的贫困既有相通之处,也有显著差异。相通之处表现在二者均是表达一种处于劣势的状态,反映了一些基本条件的缺失;显著差异反映在传统意义上的贫困主要侧重于经济和物质条件,经济状况是判断是否贫困的关键条件;而数字贫困则反映的是信息技术应用情况,与经济状况有关但关系密切程度显然更低。即便是经济状况很好的老年人,也可能因为其他原因而存在信息技术应用障碍。也正因如此,数字贫困治理比传统贫困治理更为复杂。对于数字贫困治理,仅仅提高收入水平并不够,还需要采取更多针对性措施。一方面需要提高收入水平,以改善电脑和智能手机等数字设备的拥有状况;另一方面则需要提高数字应用能力,以改善数字应用状况。
老年群体或当成为数字贫困治理的重点对象,治理老年数字贫困要从改善收入入手
老年人处于数字鸿沟中相对劣势的一端,属于比较容易识别的数字贫困人群。数字贫困会影响老年人的社会融入和生活质量提升,因此,老年群体应该成为数字贫困治理的重点对象。
老年人数字贫困治理应当致力于缩小老年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减少绝对数字贫困、缩小相对数字贫困。从具体着力点来看,一方面要提高老年人数字设备拥有率,另一方面要提高老年人数字应用能力。由于老年人数字贫困问题的产生既有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老年人自身文化水平和身体机能等方面的原因,因此任何单一措施都不足以实现治理目标,必须综合施策。
提高老年人数字设备拥有率的关键在于改善其收入水平,使其具备相应的购买力。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影响着老年人的购买力,提高老年人收入水平的关键是建立多层次的老年人收入保障机制。其中,养老保险制度应该成为老年人收入保障的主要制度化机制。但当前仍然存在农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偏低、养老金公平性仍然有待提高等问题。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引入公民养老金为老年人提供基本收入保障。建议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社会统筹部分改革为公民养老金,形成覆盖全民的普惠性和兜底性的第一层次养老金,在此基础上再将现有制度整合成个人缴费相关养老金、单位补充养老金、个人养老储蓄等多个层次,建立多层次的老年收入保障体系。根据居民收入水平确定公民养老金标准,并根据收入增长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增强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建议通过设立养老金的最高和最低标准控制养老金水平差距。在具备购买力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购买意愿。为此,首先需要提高产品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当前市场上比较符合老年人消费能力和使用特点的产品还不够丰富,产品质量也有待提高。相关企业应该多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在保障基本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努力开发使用方便、价格亲民的产品,让老年人买得起、用得方便。就家庭内部而言,在代际资源分配上也要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力所能及地帮助老年人获得并使用相应的数字设备,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在这一方面,整个社会的资源再利用也十分重要。目前,二手手机和电脑的资源再利用情况并不乐观,应建立相应机制,鼓励二手手机和电脑的回收再利用或是社会捐赠,提高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普及率,使老年人能够更加容易地具备数字生活的基本条件。
提高老年群体数字应用能力需要从两方面着力:一方面要增强老年人的相关技能;另一方面则要提高相关应用的适老性
在社会政策层面,要针对信息技术和数字应用的发展趋势以及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借助老年教育体系和专项培训项目,采用远程、面授等方式增强老年人的数字应用技能,消除数字应用障碍,使之能够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主动拥抱和融入数字社会生活。
在企业层面,在相关应用开发、推广和使用的过程中,应当深入研究老年人的需求特点和使用习惯,增强产品及其推广手段、使用方式等方面的适老性。同时,在产品推广使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培训和服务,针对一些因身体机能等原因而数字应用能力较差的老年人,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开发能够弥补机能缺陷的辅助应用设备,帮助老年人克服身体机能变化带来的影响。
在家庭层面,家庭成员要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老年人在数字应用方面的障碍,在相关应用选择、使用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帮助。
就老年人自身而言,也应当保持积极心态,勇于尝试和学习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各类应用,提升自身的数字应用能力,努力适应数字时代的社会生活。在这一方面,社会组织亦可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社会项目,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提升老年人的数字应用能力。
在提高老年人数字设备拥有率和数字应用能力的基础上,要真正实现数字应用无障碍,还要进一步降低数字应用成本。当前,我国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获得了较大发展,但上网资费偏高仍然是制约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的一大障碍,也是数字鸿沟形成的重要因素。老年人收入普遍偏低,又有勤俭节约的习惯,相对较高的上网费用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国务院已要求降低上网费用,相关运营商也采取了一些实际措施,但与人们的预期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如果能进一步降低资费,必将大大降低老年人数字应用的门槛,使其更好地享受数字生活服务,缩小老年人与其他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
当然,在目前数字鸿沟客观存在的前提下,社会管理层要充分意识到这种差异,在出台相关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到部分老年人尚不具备使用数字设备和相关应用的条件,不搞一刀切、全盘数字化,而是应该提供多种选择,保留一些传统方式,尽量减小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
如何确保老年人跟上时代步伐,建设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智慧老龄社会,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从长远来看,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数字生活应用场景的覆盖范围会越来越广,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也将更加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正在深入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项重要战略。面对数字时代的滚滚浪潮,如何确保老年人跟上时代步伐,建设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智慧老龄社会,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这一概念源于1995年在哥本哈根通过的《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行动纲领》,作为社会融和的基本目标,“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是指社会中“每位享有权力和责任的成员,都能积极发挥作用”。在数字时代,实现“不分年龄人人共享”面临新的挑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一把双刃剑,既可以进一步加大数字鸿沟,也有可能缩小数字鸿沟,关键在于我们的社会如何利用这些技术以及建设怎样的制度和机制来规范技术的应用。建设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智慧老龄社会,目的就是要让新技术的发展造福于老年人、造福于全人类,而不是在人群之间制造新的鸿沟,形成新的贫困与不平等。建设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智慧老龄社会,是在数字时代背景下践行联合国老龄化议题所达成的共识,也是未来老龄社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智慧老龄社会是一幅怎样的未来图景?日本提出的“5.0社会”构想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5.0社会”又称为超智慧社会,是指“能够将必需的物品和服务在必需的时间以必需的数量提供给必需的人,以无微不至地满足社会各种需求,使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高品质服务,不受因年龄、性别、地区、语言等各种差异带来的影响而快乐舒适地生活的社会”。它通过虚拟现实空间的高度融合,针对各类人群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使每个人都能过上便利、舒适并充满活力的高品质生活。“社会5.0”通过物联网连接所有的人和事以共享各种知识和信息,创建了新的共享价值。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相融合成为“社会5.0”的关键,信息共享已改变了诸如媒体、零售和通信等领域的发展,并试图将金融、医疗、城市和政治作为下一个共享目标。分析“社会5.0”的核心要旨,实际就是要在一个高度老龄化的社会中实现高度智能化,建设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智慧老龄社会。其中,技术不再是造成数字鸿沟的原因,而是成为缩小数字鸿沟的直接推动力,更是减小代际差异、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手段和工具,老年人居家生活、交通出行、购物就医等日常和社会生活都将极大便利化。不仅如此,在各类智能技术和辅助设备的支持下,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将得到明显改善,参与社会活动的途径将更加多样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建设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智慧老龄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必须强化创新驱动,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新技术的发展,提高整个社会的系统化、智能化水平以及资源配置、社会运行效率,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的美好生活需要。
(来源:人民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