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24
政府出资 购买专业服务
“政府出资帮助我们联系专业机构照料老人,可给我救了急。母亲到养老院住了几天,回来后也很开心,就像出去旅游了一趟。 ”提起享受政府“喘息服务”的经历,家住安庆市大观区玉琳街道的马女士高兴地说。
马女士长期做生意,自从母亲生病偏瘫失去行动能力后,她把自己在安庆市区以外的生意全放弃了,腾出时间精力贴身照料老人。尽管如此,可是遇到偶尔需要出差或是生意特别忙的情况,还是分身乏术。今年6月,马女士有急事需要出趟差,正在为母亲的照料问题发愁之际,她获知了政府推出“喘息服务”的消息。马女士咨询得知,提供服务的养老院都有医养结合资质,照顾失能老人很专业,就把母亲送到离家不远的玉琳老年护理院接受了几天临时照料,自己出差在外也放心多了。
记者了解到,“喘息服务”项目于今年6月起在安庆市试点,由政府出资为失能老人家庭提供服务,把失能老人接到有医疗资质的养老机构,加以临时性短期照料和看护,既让老人家属获得一定的休息调整时间,也为老人提供更为专业的康复护理服务。该项目服务对象主要是安庆市市辖区城乡家庭中长期卧床的失能老人。只要是国家法定假日,符合条件的老人及家属都可以提出申请,全年服务天数不超过28天。失能老人接受“喘息服务”期间,每人每天100元的护理费用,全部由政府埋单。
安庆市区目前有4家具有医疗资质的养老机构,共有700多张养老床位。经民政部门多次沟通协调,他们非常支持“喘息服务”试点工作。 “我们院大约有60余张空床位,通过‘喘息服务’盘活闲置养老资源、缓解一部分家庭的养老困难,是双赢的事情,我们当然欢迎。”大观区玉琳老年护理院院长胡彩说。
试点“喘息服务”前,安庆市民政部门曾对当地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生活状况开展过专项调研。调研发现,该市城区14万老年人口中有近1/4的老人处于失能、半失能状态,其中重度失能老人约占10%。 90%以上的重度失能老人都是居家养老,主要由儿女照顾。
政策虽好 儿女仍有顾虑
在安庆市区,请保姆照顾失能、半失能老人,每月花费在3000元左右,一般家庭难以负担。儿女亲力亲为照顾老人,“全年无休”,体力精力长期透支,令很多人不堪重负。“喘息服务”一推出就受到众多市民的关注与期待。然而试点几个月来,不少家庭对“喘息服务”心存顾虑,真正提出申请并享受这一服务的失能老人家庭并不多。
“政府出资帮我们照顾老人当然好啊,可是要把老母亲送到养老院,我心里还是舍不得。 ”在大观区纺织西村小区,市民汤玉慈如是说。几天前,社区居委会主任朱凤梅带着社区民政干部董淑芳一起上门,向她推介“喘息服务”。思虑再三,她还是没有提出申请。
汤玉慈今年62岁,其母亲蒋缝祥已是91岁高龄。2013年蒋缝祥患上老年痴呆症以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加上岁数较大,行动能力退化严重,平时只能坐卧,无法正常行走,日常起居都离不开儿女照顾。汤玉慈退休后和老母亲住在一起,每天帮着母亲梳洗、翻身、处理大小便……可她自己也上了年纪,常常感到身体吃不消,精力也跟不上。一些朋友邀请她外出旅游,享受晚年生活,她都因为要照顾母亲无法成行。“要是能‘放个假’,让我也休息几天,出去透透气,那再好不过了。只是我不想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更希望能把服务送到家里。 ”汤玉慈说。
采访中,不少人像汤玉慈一样,表达了把服务“送到家里”的期待。对于送到养老机构照料的方式,一些儿女表示“不忍心、不放心”“怕被人说不孝”“老人不愿意到养老院”“短短几天还要来回折腾,麻烦”……
部分“上班族”儿女期待能把“喘息服务”的时间放宽一些,因为相比政策规定的“法定假日”,他们工作日更加繁忙劳累。一位失能老人家属说,如果只是在工作忙不开的时候,把老人送去专业的养老院短暂托管两天,“我们和老人在心理上都更容易接受一些,也不用承受周围邻居的异样眼光。 ”
上门服务 期待多方助力
“思想观念比较开放、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失能老人基本上都已经享受了社会化养老服务,用不上政府购买的临时性服务;选择居家养老的群体中,很多人受传统观念或经济条件影响,原本就不愿意把老人送进养老机构。 ”安庆市人大代表、市福寿苑养老中心负责人杨基凤认为,部分家庭对“喘息服务”存有顾虑或持观望态度,在所难免。
“在观念和经济因素之外,还有养老机构与养老家庭的互信问题。”杨基凤说,目前养老家庭对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信任度低,怕老人得不到专业、良好的照顾,影响生活质量;养老机构也会担心,短暂的“喘息服务”期间,收入不多,老人如果出现意外状况衍生的风险却不低。在她看来,提供就近或上门服务,满足人们居家养老的现实需求,可能是实施“喘息服务”的一条捷径。
“我们目前还没有开展上门服务,主要是养老机构资源有限,派不出多余的护工,而且护工普遍是四○五○人员,他们在养老机构里有医护人员配合、专业设施辅助,可以胜任护理工作,但是独自上门为失能老人提供服务,在体力和技能上,他们大都达不到相应的服务水平。 ”安庆市民政局福事科科长路兴华坦言。
针对前期试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安庆市民政部门及时跟进、调研、协调,多方研究对策。对大家普遍关心的“上门服务”问题,安庆市民政部门正在和卫生部门协商,打算以社区养老服务站为依托,整合社区卫生服务站资源,逐步推行上门式的“喘息服务”。
依据今年8月出台的安庆市 《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公共服务若干政策》,签订6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新录用技能岗位劳动者组织技能培训的,政府对培训机构给予一次性培训补贴;对获得中、高级护理员资格证,进入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并签订一年以上就业合同的,按不同标准发放专业人才一次性引进补贴;对大中专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进入养老服务机构并签订一年以上就业合同的,按照3000元/人的标准发放一次性入职补贴……
“开展好‘喘息服务’,需要社会多方助力。”路兴华介绍,下一步,安庆市将与当地医药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协商,鼓励具有护理基础的年轻人加入养老护理队伍。
社会力量共担“照料之累”
在上海外滩地区的咏年楼,“喘息服务”实现了“可持续”。和一些地方的“难以为继”相比,5年来,这里的“喘息服务”不但没停息,可以调配的社会资源反而越做越多。
咏年楼,是上海外滩街道的一家托老机构。市民蔡惠德是咏年楼的“楼主”,退休前做企业管理,退休后热心社区公益,做了社区“健康大使”志愿者的头儿,整个街道的“喘息服务”都由他们打理。志愿者上门替代老人亲属照料老人,老人需要配药、随访、复诊了,志愿者可以陪同就医,家属也好休息休息,恢复体力。更重要的是,用了3年时间,蔡惠德和志愿者们为社区里上千位失智失能老人采集了大量信息,建立起上千份健康档案。每份档案都记录着老人的健康状况、收入来源、家庭状况,以及志愿者每次访谈时老人的情绪状况。
专业的健康档案,让三甲医院也对失能失智老人的社会援助大感兴趣,长征医院的康复护理团队因此加盟咏年楼“喘息服务”,为老人居家照护提供技术支持。咏年楼“喘息服务”还得到“汇丰中国社区建设计划”在沪公益项目的资助。由此,咏年楼“喘息服务”成了汇集各种资源服务社区老人的大平台。
对“喘息服务”的探索,不仅需要政府扶持,也要靠社会组织、公益力量、专业机构的大力支持,共同为“有需求”的家庭分担“照料之累”。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