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01
今年是艾滋病传入中国的第30个年头。北京市地区艾滋病疫情增幅放缓,但防控形势日益复杂——96%的新发艾滋病感染是经性传播;青年学生和老年人成为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男男同性行为感染率居高不下,今年达到7%,明显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认定5%(艾滋病)高流行水平。
开篇数据来自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昨日发布的2015年(1-10月)北京市艾滋病疫情报告。
染艾高危人群日益复杂,艾滋病传播途径日益“隐秘”。这样严峻的防控形势,促使政府的艾滋病防控策略也在积极调整,防艾手段日益多样化,更趋灵活,并逐渐接纳、认可,直至激励、扶持扎根于高危人群,以及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群体的草根防艾组织。
基于已报告艾滋病感染者中,发现时间普遍较晚,疾病负担较重的疫情特点,下一步,“早发现、早治疗”成为北京艾滋病防控大局中,政府与民间防艾组织的结合关键。
1985年,北京报告全国首例艾滋病病例,截至2015年10月31日,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共18399例。
2015年1-10月,北京新报告艾滋病病例3181例,较去年同期增长了8.5%,全市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共13106人。
目前,北京市艾滋病疫情整体处于低流行水平,虽然年数字仍在上升,但增幅减缓。
性传播已成为北京艾滋病流行的绝对主要渠道,2015年新发疫情中,因“性”感染者达到96%。
性传播中,疫情形势日益复杂。一方面,老年人、青年学生感染人数明显上升。2010年1-10月,北京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中,60岁以上老人仅为22人,今年同期,这个群体的感染数字上升为101人。另一方面,男男同性性行为导致的艾滋病感染率,连续几年超过5%的高流行水平,今年达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