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25
“十二五”时期,我国养老机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目前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较高,全国平均达到48%。在养老机构从事专业护理的人员不到30万人,缺口高达1000万。辽宁省沈阳市作为全国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在深入调研后发现了一个共性问题,98%以上的老年人更喜欢在自己家中生活,只有不到2%的老年人在相关机构里养老。
养老服务水平为何欠发达?养老院为何不适合老年人口味?专业护理人员为何奇缺?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期,一系列养老问题摆在眼前,怎样破解养老服务困局,已成为中央至地方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法制日报》记者近日深入采访,探究养老服务困局背后的成因,寻找破解困局的灵丹妙药。
老龄化进程快服务配套难跟上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公布的数字,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在过去短短一年间,全国老年人口增加了1200多万人。如果照此速度发展下去,未来不到1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再增加1个亿。而在两亿多老年人口中,高龄老人有24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有3500万,低收入贫困老人2300万,任何一个特殊老年人群体数量都超过了许多中等发达国家。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心的沈阳市,老年人口有157万,占户籍人口比例的21.4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22.89万,占老年人口比例的14.6%;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为14.5%;空巢老人比例则高达44.8%。1992年开始,沈阳市便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10年,2007年进入高龄化社会。
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意味着养老经济基础、保障制度、服务体系等方面还尚未成熟,这种情况下,“银色浪潮”给家庭、政府和社会带来较大压力。“养老服务水平不平衡,与经济基础、养老设施规划和分布、养老观念等都有关系。”沈阳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促进处副处长尹玉砖表示,全国各地都存在这个共性问题。
“养老问题之所以成为社会问题,是因为中国发展速度快,传统社会几乎在瞬间就进入了现代社会信息社会,让家庭结构在不知不觉中从原来的主干家庭,也就是老少三辈的家庭,变成了老两口的空巢家庭和小两口带着孩子的核心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