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入会 中文/ EN
线上申请 线下申请
行业快讯

Notification announcement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要讯

中国各地创新养老模式应对银发潮挑战

发布时间:2015-10-21

70岁的张玉芳老人独自居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六盘山镇的周沟村已超过10年。10年前老伴去世,儿女各自在外打工,张玉芳的身体状况还能允许她自己做饭、洗衣、割草、烧炕,但这段时间她做起这些事情愈发吃力。

今年6月,周沟村办起了“老饭桌”,为本村留守老人提供餐饮服务。张玉芳每天中午和晚上都到村部的“老饭桌”吃饭。“都是些家常便饭,但只收我们成本价,一顿饭两块钱左右,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张玉芳说。

张玉芳老人是中国农村老年人的一个缩影,而周沟村的“老饭桌”也是中国各地应对养老问题的各种尝试之一。面对已经到来的“银发潮”,各地农村兴起了不同的养老模式、建设了不同的机构来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今年重阳节前,泾源县将“老饭桌”的覆盖范围扩大到了所有乡镇的主要村落、社区,数量达80多家。这种依靠政府投入启动、社会捐助运营的为老服务机构基本解决了农村空巢老人的饮食问题,但这还远远不够。

在张玉芳老人家中,枯黄的草堆满了半个院子。为了给冬天烧炕准备燃料,张玉芳最近每天都要上山割草,然后背下山晾晒在院里。类似这样的事情,功能单一的“老饭桌”就爱莫能助。

据统计,中国农村老龄人口有1.19亿,占全国老龄人口的56%,其中包括5000万左右的留守老人,而农村敬老院村一级覆盖率不足5%。农村留守老人的子女被城镇化浪潮卷走,他们却留守在故土家园,无人照顾。

与养老需求的快速增长相比,中国的养老设施和服务在数量和结构上存在供给短缺。目前中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仅为27.5张;中国养老机构拥有的护理人员不到30万人,缺口高达1000万。

针对这种状况,各地利用现有资源创造出了一批养老新模式。在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当地利用村委会现有房屋在全镇开办了6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形成了“白天集中服务,晚上回家居住”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农民利用手中的土地资源入住养老机构,“以地养老”在中国农村逐渐兴起。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灵沙乡,当地的“以地养老”模式规定,老年农民可自愿退出土地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