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28
我国1999年60岁以上的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0%,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到2017年底,这个比例已经提高到17.3%,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已经达到11.4%,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等特征。截至2017年3季度,我国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144649个,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数28465个。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床位734万张,其中收留抚养机构床位数373.5万张,社区服务床位325.3万张。
在老龄化发展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养老服务业发展如火如荼,在养老机构运营过程中,自始至终伴随着各种潜在风险,如服务对象突发疾病或出现意外造成的伤亡是养老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其他事故也是重大风险源,如火灾隐患、食品安全、工作人员护理不当等。因此,降低运营和服务风险不仅是养老机构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
建立健全法规和标准,为降低运营和服务风险提供保障
有效降低养老机构的运营和服务风险,需要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作为后盾。国外非常重视法规和标准对养老机构发展的保障作用。
德国颁布《老年与残疾保险法》,开创了养老保障制度的先河。在之后的《护理保险法》中,建立起护理保险制度,为需要在养老机构里接受护理服务的老年人提供费用保障。依法由专业的机构对养老院进行经常性检查,监督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
美国每年会依法对养老机构进行监督审查,州和地方政府会根据当地情况向养老社区购买养老服务,对服务审核达标的养老社区、机构给予财政补贴,为养老机构日常运营和服务提供了资金保障。美国运用标准化的评估工具对老年人需求进行评估。对老年人的行为、情绪、身体功能、营养、药物使用、生活质量、服务感受等方面进行测量评估,为改善养老机构服务效率与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国外养老政策法规和标准,在养老服务质量提升方面,不断健全完善我国养老法规、政策和标准,增强执行效果,切实为养老机构风险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专业人才建设,为降低运营和服务风险提供支撑
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是养老服务最重要的主体。他们的专业技能、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及降低风险的成效。
德国的《老年护理职业法》规定了从业人员的资质认定、培训条件、职业发展等,很多职业教育学校都设置了养老护理专业。该专业的学员可以享受免学费待遇,由德国劳动部门与地方政府承担其相关费用。学校安排学员在合作养老机构进行实习,开展理论与实践双向训练。
日本对养老服务护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与职业化能力有着很高要求,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系统学习,通过专业考试,取得资格证书,同时,养老机构也会对员工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持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与素养。
我国养老人才队伍建设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专业技能水平也较低,存在着文化水平低、员工流失率高等问题。学习国外经验,我们要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建设,重点加强养老服务人才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提升养老人才队伍专业性和职业性。
积极进行跨专业合作,为降低运营和服务风险提供依托
国外养老机构积极与医疗机构、商业保险公司、慈善组织等进行跨专业合作,有效地降低养老服务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在美国,养老机构和养老社区与医疗机构紧密合作,以便为老年人及时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如美国知名养老社区“太阳城”里,医疗软硬件设施配备齐全,提供的服务包括药品分发、服药提醒,紧急呼叫系统等,甚至还会为心脏病老年人配置报警项链,老年人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只需按下报警按钮,救护车即会闻讯赶来。
在德国,养老机构一般会同时与若干所医院进行合作,医生会定期到养老院为老年人进行检查诊疗,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提供专业医疗保障。德国的养老机构通过各类传感器、远程监控、血压心跳跟踪等服务,对老年人身体状况、生活质量进行监控。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合理地分担部分风险。另外,养老机构还会与非营利组织、慈善团体、学校等机构合作举办一些互动活动,为老年人带来欢乐,提高生活幸福感。
我们应学习国外经验,在医养结合、意外保险等方面,加强多主体合作,引入专业力量,提升养老机构风险管理的能力。
持续提升管理水平,为降低运营和服务风险提供依据
国外养老机构非常重视自身经营方式与管理制度的持续改善。在硬件方面,德国的养老机构房门设计须以能通过轮椅和急救床为标准,房间内床、床头柜、桌椅均严格按照医疗护理要求由养老机构统一配置,消防出口设有报警装置,直通护理站,防止老年人迷路走失。
日本在浴室与厕所的设施上,为特别养护老人院配备特殊浴缸,在厕所配备电铃等报警设备,方便老年人使用。
在管理制度方面,美国、日本的养老机构的养老协议条款注重服务供给的人性化、权利义务的对等化、处理方式的灵活化和程序的严谨化等,为每一位老年人做详尽的护理记录,并建立信息资料册,需涵盖老年人的基本情况、病史、用药史、疾病诊断、护理计划等,有效地提升了管理效率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