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07
现在的养老服务格局中,机构养老和居家、社区养老之间往往泾渭分明,一方面,养老机构仅仅服务住养的老人,导致“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居家和社区养老发展相对滞后,老年人的需求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上海市长宁区给出了答案。
送餐上门与进院就餐
上午10点半,位于愚园路定西路口的颐养第一敬老院,助餐员已经准备好50份热腾腾的盒饭。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专门的送餐人员开始送餐。
10分钟后,90多岁的独居老人段阿婆就收到了午餐。
段阿婆说,每次送来的饭菜都很丰盛,自己一顿都吃不完,能分两顿吃。
此外,敬老院还通过对老年人用餐习惯、行动自理能力、口味需求等的调查研究,推出了包括来敬老院用餐服务、特殊点餐服务、病号餐服务等多样化用餐服务内容。
中午饭点,位于愚园路弄堂深处的金福第二养老院,住在附近的老人已经吃起了午饭。
金福第二养老院从2010年开始向社区老年人开放了食堂,从此,周边的老年人,不再为买菜做饭发愁,每到饭点,不出社区就能在养老院食堂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
一位社区居民告诉记者:“我住在江苏路上,每天都过来吃午饭,这里食堂小菜也好,卫生条件也好,我们老人很开心。”
向社区提供医疗及日托服务
今年5月开始,位于镇宁路405弄的康逸敬老院,新增了日托功能,解决了周边小区老年人的日间托养问题,小机构发挥了大功能。
炎热的夏天,老人们聚在舒适的空调房内,看书、聊天,格外舒心。而在楼下还有理疗室可以为大家拔拔火罐,缓解一天的疲乏。除了日常的活动以外,在康逸敬老院的日托时间,老人们还能享受到助浴服务,而这也为老人们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的一大难题。
“日托”服务开展两个月以来,附近的居民都是交口称赞,来的人也越来越多。
位于广顺路上的金福第三养老院,其内设的金之福护理院,开设了内科、外科、中医科、放射科等多个科室,定期还有专家坐诊,看病直接可以刷医保卡结算。从此,周边小区的老年人,有点小毛病,就不用再往较远的医院跑,极大地便利了周边社区老人,同时也有效弥补了社区医疗卫生资源的不足。
“引进来”“走出去”不断拓展服务
在距金福第三养老院不远的西郊协和颐养院,一个全新的日托服务中心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全新的休息区和更多的娱乐区域,未来将为更多的日托老人提供便利。
西郊协和颐养院原有的跳操室、手绘室、书法室以及门球室等众多功能区域,日托的老人们也全部可以进入使用。而类似日托中心这样的养老服务,未来长宁还会进行大力拓展。
据了解,如今长宁区的34家养老机构中,已经有5家开设了日托服务,2家开展了医疗服务,超过半数的养老机构开设了助餐、助浴等服务,更有部分养老机构开展了护理员上门服务。如何让辖区内的老人生活得更舒适和方便,长宁区通过上述举措给出了“答案”。
长宁区民政局局长章维表示,今年,长宁区在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过程中,通过深入调研,总结成功经验,制定养老机构向社区延伸服务鼓励办法,引导养老机构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打开大门,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等形式,就近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日托、助医等服务,受到了老年人的欢迎。
所谓引进来,就是请老人上门。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利用自身设施和服务资源,辟出专区,设置日间服务中心,吸引周边社区的老年人走进机构,享受养老机构内专业的日间照料、助餐、助浴等服务。
所谓走出去,则是送服务上门。利用养老机构专业的照护资源,通过上门服务的形式,为周边社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照护服务,或依据养老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或场所的合作协议,由养老机构直接提供照护服务项目或全面的委托管理服务。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有条件的养老机构都打开大门把老人“邀进来”,把自己的能量“送出去”,那么更多的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些优质社会资源的专业照护服务。
(来源:中国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