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04
在新加坡西部裕廊东地铁站旁,有一个融洽环境但却别具一格的建筑群。这就是2015年6月30日正式投入服务的黄廷芳医院以及裕廊社区医院。黄廷芳医院于2012年开始兴建,楼高共8层,耗资6.35亿元新币(约28.82亿元人民币),是一所拥有700个床位的综合医院,其与毗邻的拥有400张床位的裕廊社区医院共同组成了裕廊医疗集团医疗群。
这个医疗群体包含了健康导向发展里治疗、教育、科研、购物、工作和休闲的元素。医疗群的设计体现医疗融入社区的概念,将专科门诊、急症医院、社区医院三大医疗模式一体化,既可以服务包括长者在内的大众居民,又能拉近各医疗功能的距离。
新加坡黄廷芳医院
“一床一窗”模式,静养不避闹市
名字有来历
黄廷芳综合医院是以新加坡首富--黄廷芳(又做黄廷方)来命名的。他创办的企业是新加坡最大的私人房地产企业--远东机构。黄廷芳与他的家族控制的远东机构及其子公司,在本地及香港前后兴建了700座酒店、购物中心及公寓。2010年2月2日早晨,黄廷芳先生去世。其实有关黄廷芳医院的命名,还有一段小花絮。在卫生部宣布兴建这家综合医院的时候,本来是打算命名为裕廊综合医院的。但在2011年黄廷芳的后人承诺捐赠1亿2500万元给正在兴建中的裕廊综合医院,让该医院设立裕廊保健基金(JurongHealthFund)。为了对巨额捐赠表示感谢,裕廊综合医院被重新命名为黄廷芳医院。远东机构总裁黄志达受询时说:“这项捐款是为了纪念我的父亲、也是远东机构创办人黄廷芳先生。”
设计有创意
拥有180年历史的CPG集团在新加坡的城市演变与发展历程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当被问及黄廷芳医院突破传统医院概念的设计灵感从何而来时,CPG负责该项目的其中一位建筑师Tang Kai Vern分享道:“2004年,邱德拔医院设计比赛期间,CPG萌发了把水和景观(从义顺池塘)带入医院的想法。这是一个大胆而具有突破性的理念。而将医疗空间与绿色植物完美融合的概念成为了该方案拔得头筹的主要缘由。2009年,邱德拔医院的建设接近尾声,适逢黄廷芳医院的设计比赛拉开序幕,此时需要有新的设计策略。”
在由HOK和CPG举办的在霍克和一个国际比赛中,新加坡裕廊镇的黄廷芳综合医院将由707个床位的医院和相邻286个床位的社区医院组成。其最终目标是创造一个“无围墙医院”:一个为社区服务和社区的保健设施,为所有新加坡人提供高品质、合理价位的医护照顾。将大型公共建筑融入到密集的城市环境,该案的计划包括一个社区公园和浮动的绿色屋顶台阶,该台阶连接两条现有的绿色林荫大道,延续现有的城市林荫大道。第二层的天桥连接快速运输站,毗邻商铺和社区服务区域。为每一病人提供窗口,在政府补贴和私人病房设计错开墙,使得医院大楼外观拥有雕刻般的质感外观。最大的自然通风和采光产生了病房塔楼的有机形式,墙垂直遮阳棚为玻璃幕墙增添了生气。因为在绿色设计上以人为本的匠心独运与优化,如采光与通风的被动化设计、雨水回收、新生水回用、光电板再生能源等,新加坡建设局特此为黄廷芳综合医院与裕廊社区医院颁发了绿标白金建筑奖。
每一位患者都拥有一扇窗
“一个很明显的挑战是医院的场地位置,临近地铁站、被商业建筑环绕,意味着作为一家康复医院所需的配置极其有限。但是我们可以在病人窗外景观上发挥创造性来改变它,于是‘每一位患者都拥有一扇窗’的概念应运而生。我们尽可能多地创建屋顶花园空间,尽量为病人及员工减轻来自道路和周边的购物商场的噪音。设计过程采用由内而外的方法,我们很高兴看到从外观到总体效果上都非常出色。”Tang Kai Vern说。
Kai Vern还提到,当时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如何解决公共病房中充分采光与自然通风的问题。而后通过建模测试,在最终的设计中每一张病床的位置都随着独立的窗户倾斜了5度,这个倾斜的设计为每位病人在保证足够独立的空间的同时,充分提高了采光和自然通风效果。使每一位病人躺在室内的病床上,就能够享受到和煦的阳光和律动的自然风。
实际上,黄廷芳综合医院群的“每一位患者都拥有一扇窗”的概念,把康复医院绿化配置带到行动不便的病人与忙碌的医疗人员跟前,这对需要更长时间复原的年长病人尤其重要。医院各处的屋顶花园空间也可为病人和医疗人员减轻来自道路和周边购物商场的噪声,使空间更人性化,照顾了病人与医疗人员的感受,创造一个让病人快速痊愈和医疗人员工作愉快的环境。
在体现医疗融入社区的设计概念方面,黄廷芳综合医院群就把连续护理里专科门诊、急症医院和社区医院三大医疗模式一体化。这个多元化、一站式服务更适合包括年长者在内的大众居民,也可拉近各医疗功能的距离,促进医疗临床技能。为了推广居家养老、原地养老,医院也会定期派出健康检查车到周边社区,由专业医生和护士为周边行动不便和低收入居民义务进行身体检查、健康宣传。黄廷芳综合医院群扮演着新加坡西区健康城的核心医院角色。联合基层医疗社区诊所、家庭诊所,加上包含居家护理、日间护理中心、疗养院、养老院等一体化生活关怀网设施,在“我的社区”里照料着西区民众的身心健康,让大家把健康带回家。
新加坡式养老在于创造医疗群,融合各年龄阶层人士的宜居城市,把健康生活和医养从小带进人们意识里,提倡个人与社会责任。以自助、协助和居家养老为根底,除了公民观点引导,政策、财政结构支撑外,医疗群配套以交通、规划等职能网络社会。可行可持续发展更需要国家与社会资本银发乐龄产业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实践创新与智慧运作,以迎合已不满足于基本配套的未来国际化社会与知识科技化年长者。构建居家养老、原地养老、社区养老,让年长人士积极快乐地在“我的社区”的“一体化生活关怀网”里享受黄金年华。
医养结合在新加坡
新加坡国土面积716.1平方公里(世界排名197名),总人口约547万人(世界排名114名),人口密度达到7615人/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三),但是却拥有8间公立医院,以及包括肿瘤、心脏、眼科、皮肤、脑科和口腔护理在内的6家专科医疗中心,还有其他多家专业私立医疗机构。
黄廷芳医院的投入服务是新加坡卫生部为了应对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医院提升计划中的一环。过去10年来,本地人口增长了25%。到了2030年,每五个新加坡居民当中就有一个年龄在65岁以上,这个增幅将是目前35万名老年人口的三倍,达96万人。而逐年上升的老年人口对医疗需求有增无减,近年来公共医院不时出现病床供应拉警报的情况。因此,卫生部建造新医院并增设床位,将能缓解日益严重的床位紧缺问题。黄廷芳医院的700张床位加上裕廊社区医院的400张床位,有大概六成是政府津贴病房,也就是B2或C级病房。
(来源:新加坡CPG集团、欧英明德健康养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