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1-01
每逢重阳节,“养老难”“未富先老”等话题就成为社会热点话题。面对家庭、工作的双重压力,如何“尽孝”成为现代都市人的难题。面对子女工作繁忙,自身年岁增大,如何安享晚年成为老年人的心头之急。至2011年底,湘潭共有60岁以上的人口48.8万余人,占总人口的16.2%。
近日,记者走访多户老人、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中心和相关部门,对湘潭养老的几种主要模式进行探索,对老人的生活状态和幸福感进行了采访。
居家养老:精神安慰比物质更重要
“没关系,儿子有难处,我们能理解。” 重阳节这天,岳塘区下摄司街道迎东社区68岁的刘国安没有等来儿子的拜节,面对记者的提问时,刘国安思索良久给出了“理解”的答案,而一旁的老伴李艳群早已泪流满面。刘国安中风18年,身体右边瘫痪,李艳群中风6年,同样是右边瘫痪。夫妻俩有两个儿子,均在外打工,6年来一直靠保姆照顾生活。“冬天穿衣服,两个人互相帮忙,穿好至少要20分钟,洗澡的话,老婆是保姆洗,我只好自己擦一擦了事。”刘国安住着简陋的房子,过着简朴的生活,但心里挂念的,仍是两个儿子在外过得好不好。
机构养老:鼓励民营资本服务养老
10月24日下午,记者走进岳塘区霞城乡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几位老人正在公寓走廊上聊天解闷,88岁的吴方秀年纪最大。吴方秀是湖北荆门人,去年10月,在湘潭工作的女儿将她接了过来,苦于工作太忙无法照料,将母亲送到这里。“服务也好,卫生也好,挺满意的。”来自板塘铺的79岁老人谢玉梅因中风,生活难以自理,住进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已有一年了,“在这里有人陪伴,比在家一个人强。”谢玉梅说。父母理解加上服务周到,让越来越多忙于工作的子女,将父母送到了养老机构,让他们安度晚年。然而,随着需求量增大,供需矛盾逐渐出现。据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洪英介绍,目前我市共有90家敬老院,8家老年公寓,全市的养老床位共5000张,只能满足1%的老年人口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去年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